梅州民政部门持续三年开展“护童成长”工作品牌 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孩子是护童成长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梅州民政希望,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最令人牵挂。部门AG超玩会入口2023年5月29日,持续成年由梅州市民政局牵头主办的年开第三届“护童成长”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在梅州启动,这是展工作品品牌活动持续开展的第三年。多年来,牌关市民政部门坚持多措并举,心关想道凝聚合力为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爱特共育孩子美好未来。殊群
多样载体阵地
多元化知识沁润心灵
“有什么心事就跟爱心妈妈说,不要藏在心里……”
“生活和学习上有没有困难,德教AG超玩会入口有不懂的护童成长要大胆跟爱心爸爸说……”
9月16日,在梅县区车上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梅州民政爱心家庭与特殊群体未成年人举行了结对仪式。部门活动中,爱心家庭的爸爸、妈妈们详细询问了孩子的生活及学习情况,通过与孩子们的交谈观察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并鼓励他们要自立自强,坚定信念,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这是梅州市第三届“护童成长”活动的“爱心爸妈护童成长” 线下活动。据市民政局介绍,“护童成长”活动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搭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平台,分别是线上活动“护童成长云讲堂”以及线下活动“爱心护童行▪文明伴成长”“爱心爸妈护童成长”和“点亮‘微心愿’暖心共圆梦”,筑起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摇篮。
在线上活动“护童成长云讲堂”中,云讲堂共推送六期课程,包含《防溺水知识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等,全市共有80355人观看,家长和学生通过线上观看视频方式,学习不同主题的课程,帮助孩子们接触多元化的知识。
在线下活动“爱心护童行▪文明伴成长”中,各县(市、区)的小学也通过开展“做”手工、“齐”运动、“听”讲座、“读”绘本、“玩”游戏、“品”美食、“献”爱心等形式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到知识。
在梅州市特殊学校,学生在志愿者们的带领下度过一次难忘的生日,活动播放防拐骗视频,让聋哑儿童加强防范意识;在梅江区城北镇中心小学,学生在应急志愿者带领下学习手工剪纸,加强孩子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兴趣;在梅县区松口镇中心小学,应急志愿者将火场逃生屋带进学校,让孩子们切身体验火灾现场,学会正确的逃生方式;在平远县石正中心小学,学生通过听《抗战英雄王二小》的红色故事……
据统计,活动从5月份启动至10月底完成,共开展8场活动,为380多名特殊群体儿童带去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发放科普类绘本230本、急救包110个、绘画剪纸材料共80份等。
入户慰问关怀
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点亮‘微心愿’暖心共圆梦”是本届“护童成长”活动新增的线下活动,市民政局通过筛选征集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微心愿”,整合社会资源,向他们提供关爱陪伴、危机介入、成长支持、精准帮扶等服务。
“在今年的‘微心愿’中,我们分别到梅县区、兴宁市、五华县的15名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家中开展入户帮扶行动。”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活动前期,工作人员根据孩子们的“微心愿”进行资源整合,筛选出最需要帮助的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并招募有爱心的志愿者一同入户,根据孩子的心愿为他们送上学习机、书桌、书包、衣服、鞋子、学习用品等慰问品。
“大部分特殊群体未成年人都缺少关爱这一特点,开展入户活动既能让志愿者了解每一位孩子的衣食住行以及思想动向和行为习惯,与孩子们慢慢建立联系,走进孩子内心;也能为孩子提供一些物质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该活动还为每名“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建立了爱心档案,记录、掌握孩子们生活、学习、心理等各方面情况,以便志愿者及时跟进记录孩子的情况,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下一步,梅州市民政部门将不断完善关爱“特殊群体儿童”工程的工作机制,总结经验,推陈出新,把关爱“特殊群体儿童”工作逐步推向深入,使更多的特殊儿童能够更加和谐、健康、快乐成长。
梅州日报记者:黄钰然
编辑:罗欢欢
审核:张英昊
-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 ·广西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盲人跳绳比赛圆满结束
- ·快讯丨广西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五届特奥会“东皇山泉杯”田径比赛圆满收官
- ·快讯丨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领导到我市调研
- ·“蒙顶山茶”大讲堂走进西安
- ·广西内河首艘5000吨级纯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顺利下水
- ·市领导到港北区覃塘区检查调研网格化管理等工作
- ·港南区:高质量推动农业机械化
- ·1116.1万人次,广州地铁清明节前客流刷新本年纪录
- ·平南:西江生态旅游带一颗明珠
- ·我市出现今年全区首场超警洪水
- ·农卓松到桂平市检查特种设备安全工作
- ·以高质量监督 保障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落地见效
- ·我市启动国家安全教育暨“反邪教警示教育进乡村进校园”活动
- ·时政简讯(4月28日)
- ·广西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五届特奥会羽毛球比赛开赛